English

网民透视

2000-06-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INTERNET)。1995年出现商用互联网服务。此后,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人。有关人士认为,千万网民是网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另有专家预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虫级”网民

“上网,不就是看看新闻、发发信吗?”人家说,这是小儿科,初等水平。但我们不应该认为这可笑。当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开始被人了解时,它能给人提供的也仅仅是这些。一个1996年触网的人刚开始是这样的体会:这东西也就只是一种少数人的消遣吧?除了上Yahoo浏览一下新闻,再就是几个人在同一台电脑上互相发E-mail,网上的新闻反正没有报纸、电视传播得快,很少看它。至于E-mail,大多数人不知何物,谈何应用?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有研究者通过对在线网民的随机调查,归纳出网民上网的心理需求为以下三种:

一是迫切表达真实情感的需求。

二是大胆表达性心理、性态度的需要。

三是无拘无束尽情娱乐的需要。

有人把现在的网络资源消费者分为以下几种——简单购物类、冲浪休闲类、娱乐类和工作类等。不同类型的网民在网上行为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网民里传着一句话:“沾网就上瘾。”在北京一家外国银行办事处的雨焉小姐说,此话一点不假。瘾上来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打开电脑,点击上网,一下子精神头儿就来了。在女人当中她是属于最爱逛商店的那一种。半年前让男朋友托人帮她装了一台兼容机,装好的当天,就拨号上了网。东串西串,蹦出一个广告窗口也觉得刺激、好玩儿。花花绿绿,一个子儿不用花,不用办任何手续,就可以到美国、英国的商店溜达,不知不觉就到了早上四五点钟。上眼皮下眼皮死掐,哈欠连着口水,真像上了瘾似的。跑到水龙头下冲了把脸,回到屋里插好门,又是点击上网。这时速度倍儿快,眼皮老实了,又来了情绪,一下子三个多小时过去了,已是上午八点多,只好给公司头儿打了个电话,说感冒发烧,蒙头睡了小一天。

从此,雨焉就成了“虫级”网民。

现在是网虫挂相,甭管是男是女。大半个晚上对着电脑,白天能有精神吗?你看那一个个坐那儿总打蔫儿,两眼让放射线射得通红,一句话要打几个哈欠的人,甭问,他八成就是网虫子。

网虫们在一起,有一个上瘾就互相传染。

一次雨焉的公司有个活动,拉了点晚儿。快晚上九点时,雨焉就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抓耳挠腮浑身痒。同事问怎么啦,她说有点不舒服。大家劝她早点回去。出了公司打车回家,进门二话没说开机上网。那天不到十点,链接了几次都上不去。那阵子上网的人多,一天当中几乎没有不“塞车”的时段。越上不去,瘾越大,越难受,真恨不得把电脑砸了。

网虫够不够上瘾级,还有一标准——一天不落,要不算什么网虫儿呀?有一回她睡到下半夜突然醒了,今天还没上网哪。瘾一上来,心里老是嘀咕着,忙爬起来开机上了网,一直到天亮。

雨焉觉得上网对她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让她满世界地过“眼瘾”。上了网以后,雨焉就很少再去逛商店,除了买些女人必需的用品以外,几乎和现实中的商店商厦绝了缘。网上商店什么都有,不管多贵重的东西都能仔细看个够,看完了不买换个网页就完了。一晚上可以满欧洲去逛那里的名牌商店,开心开眼。

据有关人士粗略统计:“虫级”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左右,但他们的在网时间占网民上网时间的32%,他们访问的网页数量为其他网民的4倍。

网恋者的自白

玩儿虚构的过去都是文人,好像就他们有想象力。网络第一次把这份“权利”还给了大众。现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满足局限性很大,网民需要网络就像人们需要艺术一样。

崔雷,一家公司的小职员。他说打小他妈就说他像个女孩,多愁善感,顾影自怜。

一直以来,崔雷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投错胎了:

“真的,我在内心里渴望的一直就不是我去爱人,而是被人爱。被人爱是个什么滋味儿呢?后来我听说可以做变性手术,但为时已晚———我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如果我真地做了那手术,我太太倒没关系,那我儿子怎么办?上学填表怎么办?父亲那栏填什么?现实中除了变性就是同性恋,两者我都不能接受。三年前买了486电脑,没事的时候就上上网。在虚拟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另一种生活。

“记得第一次去聊天室,我用了一个现在看来很一般的女名:芳菲。没两秒钟,竟有一位小伙子说喜欢我。几乎是整整一年,每天晚上上网就是为了和那小伙子去约会。妻子总问我花这么多网费电话费跟谁聊呢?我说是一位很好的小伙子。太太不再追问。

“一年后小伙子在网上说他要到英国去定居,到了英国会跟我联系。但这一去就没了音信。我第一次尝到作为一名‘女孩’失恋的滋味。

“我的失恋,太太一点儿也不知道。她还说我自从上网以后,变得更像一个男子汉了。在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男人,但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我是一个女人。”

三年多来作为一名网上女人的角色,崔雷说他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如今已不再关心变性手术什么的了。虚拟的数字化的确在改变着他的生活。后来又交了几位朋友,聚散就显得很自然了。作为一位“网上女士”,崔雷觉得他比刚“变性”那时成熟多了。崔雷说上网救了他的儿子,救了他正常的生活和家庭。

一位婚姻专家分析说,像崔雷这样的,是一种典型的“易性癖”,其实只要在心理上能使这些人得到一些满足,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会真正去做变性手术的。

多数网民都愿意在网上隐蔽自己的真正性别。有些人在虚拟世界里男扮女、女扮男,确有捉弄人玩弄情感的因素,应该引起网民们的警惕。这是典型的娱乐类网民,他们喜欢娱悦,喜欢在网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网上淘金者:发掘网上资源

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众多网民前来淘金。这里的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变化很快,只有上了网你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现代生活的节奏。它不仅提供了生活资源,还提供了谋生及职业竞争的资料。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工作已是很普遍的事情。

记者柳坤说成为网民之后的第一大收获就是采访比以前更容易、面更广了。从前就一个热门话题进行采访,因时间、范围的限制总是不能深入下去,总有不到位的感觉。在网上采访就不一样了,“你提出一个问题,总会有一批回复的答案,有时这些看上去很随意的回答,却能引起你新的兴奋点。”

许多股民当今有了另外一个身份——网民。炒股最要命的是股市的信息,有了网络,信息的问题就解决了。可是光有信息还不行,还要有关于这些信息的分析,这就很专业又很费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哪”,杜国一边盯着屏幕一边说。他原来炒股就靠一个BP机,后来觉得忙不过来,而且总比邻居小于慢半拍。后来一打听:敢情人家走的是信息高速路,自己紧忙活着,走的还是土路。于是一咬牙买了台“奔Ⅲ”,开始不会用,只好一边看着BP机一边在网上对信息。杜国脑瓜儿快,没半拉月就能独立玩儿了。后来他又买了专门用来炒股的软件,现在跟小于比,他已有了领先的架势了。不久前采访小杜正好碰上小于,小于说他那台“586”跟不上网络时代了,太慢,也要换“奔Ⅲ”。笔者又采访了一些股民兼网民,了解到他们一般在线时间平均每天5至7小时左右。

有关人士总结网上炒股的优越性有这样三点:一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上网,可以“看行情、调资金、查资料、炒股票”。二是信息公开平等使用、及时。“网上证券行情的速度与证券营业部基本同步,其交易速度比电话委托、可视电话委托、磁卡委托、柜台委托都要快。”三是坐在家里炒股有无限情趣,在营业部里炒股显得单调、吵闹。

近日笔者得知,目前有许多网络公司都已经搭建了证券交易平台,与此同时,华夏、闽发、国通等20多家证券公司也已先后开通了网上交易。

另外还有许多网民说他们喜欢在网上听音乐、玩游戏、听看直播、寄发电子邮件,新闻和商务网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超级网民:捧着网络金饭碗

那些网络工作人员也是网民,而且是超级网民,他们的职业就是制造着网络文化,吸引着,或者说是引领着众多网民去消费他们的特殊产品。在中国最先上网的那批人中,有许多,就成为今天为数众多的网站CEO(首席执行官)。第一代网民最先触网,最先品尝到了网络的妙处,然后,开始创办网站,繁殖网络文化,在中国培育更多的网民。

当今,好多人都觉得饭碗不好找。于华是学计算机的高材生,四年前因为给单位里的计算机中心提了几条和领导完全相左的意见,头儿让他待岗,他不服气,便一赌气辞了职。辞职后于华干过推销员、保险员。现在他做电子商务管理。当时人家招聘他的时候就是看上了他的学历和经历。没想到一年多下来,他越干越精。不久,他把这份工作给辞了,去了另外一家网络公司。跳槽理由就是“人家拿咱真当根儿葱”。听于华身边的人说他一月的收入起码七千多元人民币。他说网络时代的饭碗既靠专业又不完全靠专业。毋庸置疑,网络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它给每个人提供了检验谋生能力的机会,是一个大舞台,既淘汰你又诱惑你。在网络里干一个月够你在网外忙三个月的,铁饭碗不如金饭碗,金饭碗不如活饭碗。

电子商务在好多人看来是个挺时髦的事。于华一说起电子商务,特别是讲到项目管理时,熟练得简直就像背书。他说:“这个行当要求你具备整体管理项目的能力,包括做计划、项目实施、日程管理、预算、资源分配和商品交付质量管理等。整个儿一手全活儿,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能和各种客户‘套瓷’以外,还得把整个团队玩转了。毫无疑问,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有管理大型、复杂与并行项目的经验,包括计划开发、项目实施和客户管理的经验。还要多少学点Internet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专业人员为啥就干不了这个,就因为他们专得连社会经验都没了。”看样子他真没白干,网络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观念。

还有一个职业早已被于华盯上了———电子商务顾问,这也是一个薪金不低的差事。这职业的特点在于帮助新的和现存的电子商务企业规范他们的经营策略,“拿自己脑袋里库存的成功经验去帮人家闯江湖打天下,谁敢怠慢了你。”于华说。

据一家权威的国外咨询公司预测,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薪饭碗。在网络界,似乎只有这山望着那山高、脚踩两只船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得心应手。这是在聊天室里徐丽告诉我的。那么将来网络给人提供的高薪饭碗有哪些呢?

首先是知识工程人员。今天杂七杂八的信息数据日益泛滥,弄得人懵懵懂懂,如果能化腐朽为神奇那就是效益。能不能有效管理便成为了网络业一个问题,许多组织都需要一些能够利用某种信息系统支持的专门人才,以有效地提炼、捕捉、综合和分类纷繁庞杂的信息。知识工程人员需经常地为商业项目提供计划,分析、细化步骤,还应有效地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知识信息。

其次是客户服务人员。侍候上帝可不易,侍候一群网民上帝就更不易。网络商业运作对客户越来越重视,各大公司迫切需要能够管理公司与各类客户关系的人才,这些人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公司保持一种令人满意和长期有效的客户关系。把上帝侍候好了,禄在其中矣。

接下来,还有基础组织管理人员、WAP(无线应用协议)开发人员,以及Web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等。这些当然是更专业的超级网民了。

(《北京日报》2000.6.23元尚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